光伏鱼菜共生种养模式。 李嘉伟 摄
据介绍,“光伏鱼菜共生”模式是一种集蔬菜栽培与高密度鱼养殖为一体的生态系统,鱼产生的排泄废弃物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富足的营养,经农作物净化吸收的水又可作为养殖水返回。同时,该模式可利用大棚顶部铺设光伏组件,推动农机与能源完美结合,既解决农业设施用电,又可提供清洁能源,实现“一棚两用”“农光互补”。
光伏鱼菜公园光伏大棚占地面积2400平米,配套温室3000平米,系统采用闭环与开环双系统生产模式,夏季以养殖鱼菜共生系统,冬季以室内垂钓鱼菜共生循环为主,可进行鱼菜双收周年生产。大棚采光面采用汉能光伏板发电系统,通过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为系统中曝气泵、循环水泵、补光照明灯、温室卷帘机、环流风机等耗电设备提供电力。鱼池废水通过鱼菜共生系统过滤、吸收、净化后循环回到鱼池。实现了水资源高效利用、三产融合的绿色生态循环生产模式。
近年来,兴庆区依托国家、自治区、银川市渔业产业扶持政策,率先争取财政支农和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项目,完成标准化池塘改造6330亩,实施标准化池塘改造和养殖尾水治理项目,不断推动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
“通过鱼菜共生、‘光伏+’等建设项目,农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高,产业链价值链进一步延伸。有机蔬菜年产值20万元以上,淡水鱼年产值60万元以上,光伏发电年产值40万元。基地总产值300万元,年实现纯利润100万元。”薛小龙说。(完)
2022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启动 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等入围****** 中新网2月3日电 据国家文物局网站消息,2月3日,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启动。候选项目均为各发掘资质单位主动申报,经国家文物局审核,最终确定32项参评,包括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山东沂水跋山遗址、山东临淄赵家徐姚遗址、河北尚义四台遗址、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等。国家文物局表示,推介活动办公室将组织投票推荐产生20项进入终评。 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候选项目 (按年代早晚排序) 1 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 2 山东沂水跋山遗址 3 山东临淄赵家徐姚遗址 4 河北尚义四台遗址 5 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 6 甘肃庆阳南佐遗址 7 山西兴县碧村遗址 8 陕西西安太平遗址 9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10 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商代墓地 11 河南郑州商都遗址书院街墓地 12 河南安阳殷墟商王陵区及周边遗存 13 陕西旬邑西头遗址 14 陕西韩城陶渠遗址 15 山东临淄南马坊大墓和车马坑 16 陕西西安秦汉栎阳城遗址 17 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 18 广西合浦望牛岭汉墓 19 湖南桑植官田遗址 20 贵州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 21 陕西西安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五桥并列遗址 22 吉林珲春古城村1号寺庙址、2号寺庙址 23 新疆奇台唐朝墩古城遗址 24 西藏曲水温江多遗址 25 浙江杭州净慈寺遗址 26 河南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 27 浙江温州朔门古港遗址 28 广东佛山奇石窑和文头岭窑宋代窑址 29 宁夏贺兰苏峪口瓷窑址 30 山东元代济南王张荣家族墓地 31 湖北武当山五龙宫遗址 32 陕西靖边清平堡遗址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 大发平台地图 |